在 GDPR 獲得巨大成功後,歐盟最新推出的《數字服務法案》(DSA) 從 8 月 25 日開始要求 19 家大型平台遵守法案規定,該法案正式生效日期是 2024 年 1 月 1 日。
數字服務法對於 “看門人” 角色作出詳細的規定,看門人指的就是那些超大型平台,歐盟大量用戶依靠這些平台進入互聯網,所以它們也被代指為看門人。
19 家超大型平台包括:阿裏巴巴速賣通、亞馬遜、App Store、繽客、Facebook、Google Play、Google Maps、穀歌購物、Instagram、領英、Pinterest、Snapchat、TikTok、Twitter、Wikipedia、YouTube、Zalando、Bing、Google 搜索。
以上公司或平台不僅是被 DSA 要求遵守的首批平台,也是麵臨 DSA 監管最嚴格、影響最深遠的憑條,因為這些公司在歐盟每月至少有 4500 萬名活躍用戶,歐盟的說法是基於用戶規模,這些看門人具有重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DSA 法案最終可能會適用於所有向歐盟提供數字服務的企業或平台,不過現階段首批看門人必須開始遵守該規定,如果存在違規,最高可以按照該平台和 / 或公司全球年收入的 6% 進行罰款,甚至會被歐盟徹底封禁。
有反壟斷女皇之稱的歐盟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表示:我們規則的整體邏輯是確保技術為人類和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服務所用,而不是反過來。數字服務法案將為平台和搜索引擎帶來有意義的透明度和問責製,並讓消費者更好地控製自己的在線生活。
DSA 規定的 5 項關鍵義務:
1. 刪除非法內容
指定公司或平台必須識別並刪除其平台上歐盟或成員國法律定義的任何非法內容。
就在線市場例如電商平台、應用商店等,這意味著平台還必須追蹤賣家 / 開發者並對現有產品數據庫進行隨機檢查,確保防止出現假冒、危險品和相關服務。
2. 禁止某些類型的定向廣告
大型科技巨頭不能再使用基於未成年人的興趣 / 行為畫像或敏感個人數據 (例如種族、性取向、政治觀點) 投放定向廣告。
3. 增加用戶主動控製權
用戶將擁有一係列新權利,例如舉報非法內容、在自己的內容被刪除時對在線平台的決定提出異議,甚至可以為任何違反規則的刪除行為尋求賠償。
用戶還可以獲得有關廣告實踐的信息,包括廣告是否以及為什麽針對他們進行投放,同時可以選擇退出這類定向廣告投放。
4. 限製有害內容和虛假消息
看門人還必須進行年度風險評估,采取相應措施減少虛假信息、選舉操縱、惡作劇、網絡暴力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傷害,同時要平衡言論自由。這些措施還需要接受獨立審計。
5. 保持透明
看門人必須向當局或經過審查的研究人員披露其有關數據、係統、算法的長期保密信息。看門人也必須向公眾號公開其風險評估、審計報告以及包含其投放的廣告信息存儲庫。
部分已經做出改變的平台:
到目前為止,在社交領域 TikTok 為歐盟消費者推出額外報告選項,允許消費者舉報包括廣告在內的非法內容。同時 TikTok 將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內容審核決策的信息,允許消費者關閉個性化廣告,不再針對 13~17 歲的未成年人投放定向廣告 (13 周歲以下呢?禁止使用,這是之前就有的規定)
Snapchat 也做出了類似的改變,包括不再針對未成年人投放定向廣告,成年人可以對他們看到的廣告進行控製。Meta 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則推出非個性化的內容源,也就是可選不看算法推薦內容。
Zalando 和亞馬遜都提供內容標記係統,也就是允許消費者舉報某些違規、非法的產品,其中亞馬遜現在還會披露第三方賣家的更多信息。
盡管如此,不過這兩家電商平台都對歐盟采取了法律行動,他們認為自己被添加到看門人裏是不公平的,TikTok 之前也是這麽說的。
(责任编辑:潛江市)